大窩文史生態園區位於苗栗縣大湖鄉大寮村東部,近 300 公頃的占地,
可見奇藤古樟、小洞天瀑布等壯闊的自然景觀,螢火蟲、馬口魚等豐富的動物生態,
以及具有人文歷史意義的古圳道、百年土地公廟、王忠爺石碑、涂敏恆故居…等,
是一處山林美景與歷史景觀兼具的生態園區,宛如靜謐悠閒的世外桃源勝地~
大窩穿龍圳保有台灣罕見的水圳古道,穿龍為原古字穿窿之音譯,
在客語中原意為鑿洞之意,指穿山打壁引入溪水的圳道,
園區內共有12條古圳道,這些古圳道都是先民一鑿一斧慢慢所開鑿出來的~
親自走進狹小的古圳道中,可感受先民手鑿的開墾精神,
再搭配其他景點,可說是條飽覽豐富景觀、人文歷史與生態資源的路線~
交通:
中山高下苗栗公館交流道後,接台6省道至台72線快速道路岔路口,
左轉上台72線快速道路往汶水方向行駛,接台3線省道後右轉,往大湖行駛,
新竹客運老糖廠站左轉大窩路(台3線131.5K附近),路口有湯神溫泉會館大型招牌,
過紅色大窩橋後右轉農苗大10農路,經過湯神會館叉路口,續直行,
經過伯公潭古圳道入口及伯公苦練樹後,即抵三兩三免費停車場~
10:49 大窩橋~ 這是跨於南湖溪的三座紅色橋樑之一~
大窩橋旁有環湖自行道及導覽圖~
大窩生態園區意象裝飾~
依路標指示,開車續行~
11:07 三兩三停車場停車~
大湖鄉大窩山導覽路線圖~
美觀的大寮村意象圖案~
停車場右後方就是三連潭古道的入口,等一下再走~
先前往客家歌曲創作大師涂敏恆故居~
田間種植許鮮綠蔬菜及草莓~ 為大窩文史生態園區主要的經濟農產品~
沿途的護欄上可看到涂敏恆大師的代表性作品~
涂敏恆創作出近三百首的歌謠,
《客家本色》、《我是客家人》幾乎已經成為客家人聚會必唱的歌曲~
11:12 涼亭~ 左前方為涂敏恆故居~
客謠大師涂敏恆大師像~
11:13 沿著右側的階梯往上走~
11:14 吳氏墓園~
最近在新竹苗栗一帶登山健行,看到客家人的墓園或墓塔,
外觀和環境都整理得非常良好,非常敬佩客家人對祖先慎忠追遠的精神~
墓園的視野還不錯~
涂敏恆大師石像~
11:16 涂敏恆故居~ 樸實的鄉間小屋~
原路返回停車場~
11:20 三連潭古圳道勒字大石就位於停車場旁~
11:20 回到停車場~
停車場後方的木造平台~ 左側有公厠和地景藝術品,回程再看~
下方是草莓田~
11:21 三連潭古圳道入口~
三連潭古圳道簡介~
11:22 由木造平台的右側階梯下行,進入三連潭古圳道~
草莓採收椅~ 長時間彎腰採草莓工作會吃不消,有這個就方便多了~
11:25 拱橋~
11:26 過拱橋為三連潭古圳道的續行路線,不取~
11:26 直行階梯往下~ 先往前至穿龍古圳~
拱橋下大窩溪的河道為大片岩層~
河岸也隨處可見類似小峽谷的景觀~
11:27 穿龍古圳洞口~
穿龍圳的圳道比較短,不必戴頭燈,只要打開手機的手電筒功能即可~
幽暗狹窄的圳洞內僅容一人勉強通過必須彎著腰小心行走,
頭部、兩肩以及背包都會摩擦到洞壁,腳下還算乾燥不泥濘~
從這山壁上一鑿一斧的印記,可以體會到客家先民一步一腳印的硬頸精神~
11:29 出穿龍古圳洞口後接上伯公潭古圳道木棧道~
回望穿龍古圳的洞口~ 充份感受到客家先民開鑿引水圳道的艱苦,得來不易~
左側為伯公潭,目前封溪護魚~
續行步道往上~
11:30 穿龍古圳解說立牌~
11:32 伯公潭古圳道口~ 接上農苗大10道路,等一下要取右~
伯公潭古道口立有勒字大石~
11:33 湖昌園叉路口~ 等一下要取右往往湖昌園渡假山莊~
左前方有一座百年伯公廟和巨大的苦揀樹,還有地景藝術,先走過去看看~
11:36巨大的苦揀樹,樹形非常優美,實在很壯觀~
福德祠~ 客家人稱土地公為伯公~
外面蓋新廟舍來保護已有百年歷史的石砌小廟,形成廟中廟~
地景藝術《編織記憶》安聖惠
泰雅族他吧賴社部落領袖之女,雅優·猶玠與客家拓墾者陳履獻的聯姻,
讓兩大族群,在大窩地區得以和平共存,在動盪的年代,
創造了原漢和鳴、族群共好的美好意象。
白色的棉線纏繞著時間的軌跡,象徵作品終將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,
伸展出的側芽,述說生命力在輪轉的歲月中依舊生生不息,
棉線會隨著時間、日曬雨淋、參與者的互動,逐漸染上屬於大窩的顏色。
先民的智慧,讓家的想像突破族群、語言與膚色,
在大窩這塊土地上,只要走進來的人,就是家人。
11:39 回到湖昌園叉路口~
大窩溪上的拱橋及附近的風景一覽無遺~
11:42 建通橋~ 左側有一座竹涼亭~
11:43 過建通橋後左轉,續行三連潭古道~
11:43 地景藝術《生命的鑿痕》伊祐噶照
走過穿龍圳時,可以看見先人一鑿一斧掘出古圳的痕跡,
因為這些圳道,才讓大窩成為一個能夠安養生命的地方,
人的生命像種子一般,可能被水流走,也可能被風帶走,
落地後,無論是在什麼樣的環境,種子總是會找到方法,
吸取養份,奮力發芽,這份精神呼應先民當年拓墾大窩的堅毅。
原民藝術家伊祐噶照使用數萬支樟木條不規則的交錯堆疊,
模擬先人一鑿一斧掘出古圳的痕跡~
在涼亭內聞著樟木香,聽聽溪流聲,小休片刻~
11:50 續往前走~
11:51 小廣場~
《奉茶惜福》翁已涵
早期的客家人外出辦事,沒有大眾交通工具,
常常需要徒步走很遠的山路,
熱情又好客的客家人,因此衍生出奉茶文化,
在自家門口前放一只杯、一壺茶、一把椅子,讓長途跋涉的旅人,
有一處止渴歇腳的地方,感念這樣美好的互助文化,
這項作品邀請了大窩居民共同參與創作,親手捏的茶碗,
象徵對客人的歡迎與感恩之意,由陶甕潺潺流出的白沙,
象徵溪流滋養了大窩無數的生命,
也期待飲水思源的客家精神如河水一般涓涓不息,傳承世代。
11:52 拱橋~ 正上方就是伯公廟前巨大的苦揀樹~
左往穿龍洞古圳,右往三兩三停車場,均不取,原路折返~
11:53 回到建通橋,取左,往湖昌園渡假山莊~
11:56 右側梯田都是草莓田~
12:00左側可看到水圳,但沒找不到可以下去的叉路,沿著馬路走上走下找了一陣子~
12:02 水圳叉路口~ 終於找到這個不明顯的叉路~
這一段水圳道非常狹窄,左側山坡很陡峭,必須非常小心行走,一般遊客真的不建議走~
12:05 水圳橋~ 專有名稱為[渡槽]~ 下面是深溝,腳踏兩側,小心通過~
12:08 右叉路往湖昌園渡假山莊的停車場,不取~
12:11 雅優圳步道終點~
步道正在重新整修,水圳道旁架設鐡框架,變得不太好走~
雅優圳是以泰雅族公主雅優•猶玠命名,表示後人對她的紀念~
三面環山的大窩,在成為客家聚落之前,是泰雅族人的狩獵地,
原住民和漢人為了搶奪土地、爆發衝突的情況時有所聞,
幸虧有泰雅族公主雅優與客家拓墾者陳履獻,在同治11年(1872年)聯姻,
才讓兩族融合,一起在此開墾與生活,世世代代維護至今~
12:17 溪底平台叉路口~
左叉往溪底休憩平台~ 不取~
(下方大窩溪溪中的石壁層層堆疊有其特色,為馬口魚自然生態保育區)
12:18 續行圳道~
12:19 叉路口~ 直行往古圳道,不取~
取左,過水雲橋,往觀魚亭~
12:20 水雲橋因步道施工中而封閉~
12:20 觀魚亭~
大窩生態園區導覽圖~
大窩溪流中悠游著馬口魚、鯝魚,零污染的清澈溪流和生態景觀值得借鏡~
12:24 續往前走~
12:25 指標,往百年古圳,伯公廟,大塊林登山步道上坡500m~
12:25 苗農大10.2K水泥橋叉路口~ 取右,過水泥橋~
叉路口有石穴土地公登山步道500M的指標~
12:27 沿水泥農路上行,農路狹窄無法會車~
12:31農舍~ 佔地頗大,古圳道步道的指標立於簷下~
12:33 江夏墓園(未拍照)~
12:40 水泥農路不斷攀昇後,終於轉為緩上坡~
12:41 叉路口~ 指標註明左叉往古樟奇藤800m~ 先不取~
12:42 古圳道步道口~ 等一下再來~
12:42 叉路口~ 左叉往石穴土地公,取左~
12:43 百年石穴土地公~
廟前的展望極佳,在此休息一下~
12:55 古圳道步道口~
點亮頭燈,彎身走入圳道,洞內狹窄,僅容一人勉強通過,伸手不見五指,但圳道還算乾燥,
頭部、兩肩以及背包常會摩擦到洞壁,有時還必須彎腰低身才能通過~
12:56 走入十公尺左右,一隻又一隻的蝙蝠迎面撲來,洞頂黑壓壓的倒掛著許多蝙蝠~
我們已經打擾到蝙蝠的棲息,不便再往前走,速速撤退~
原打算穿過這古圳道可連接至大窩古道(大塊林步道口),也只好作罷~
12:58 來到隔壁的叉路口~
山友大部份都是到石穴土地公後,就原路下山走回三兩三停車場,再開車到奇藤古樟~
我們看到指標註明往古樟奇藤800m,距離不算太遠,
決定直接走到奇藤古樟,再踢馬路O回三兩三停車場~
山徑緩緩向上~
步道架設繩索護欄,路況極佳~
13:03 轉為陡上的木梯步道,終於有一點爬山的感覺~
13:08 高大的樟樹~
13:10 轉為緩坡~ 兩側竹林搖曳~
沿途隨處可見到樹形高大壯碩的樟樹~
13:18 水塔~ 位於步道最高點~
過水塔後,步道轉為下行~
13:21叉路口~ 沒有看到任何布條及指標~ 依離線地圖判斷應取左叉~
13:24 叉路口~ 取左叉續行~
13:30 奇藤古樟~ 兩百多年的老樟樹枝葉堆疊,高聳參天~
老樟樹纏繞著一根非常粗壯的魚藤,據說魚藤慢慢長大會把樟樹纏死,
但這粗大的巨藤卻輕巧地纏繞著軟枝樟木長達200多年,因此造就了這個奇景~
13:37 叉路口~ 右叉路往觀景台~ 取右~
這裡設有公厠~ 裡面還蠻乾淨的~
13:38 觀景台~ 這裡的展望頗佳~
沿途有許多草莓田~
13:44 叉路口~取右叉續行~
叉路口指標有標示大塊林步道~ 但沿途都沒有看到任何步道標示~
不知是否為我們剛才走過的那條步道??
13:51 叉路口~
右叉往大石壁停車場,王忠爺石碑及螢火蟲區,不取~
13:57 蝙蝠洞叉路口~ 取左~
13:59 經過農家門口時,主人說裡面的路況不佳,無法到蝙蝠洞,
我們回說,隨意走走,若真不行就回頭~
沿著道路下行到河岸邊~
14:01 芒草掩徑,路徑坍塌,設法右切走下去~
14:02 拱橋~ 過拱橋後右轉,前段的木棧道損壞,小心通過~
14:03 後段的棧道狀況還不錯~
14:04 過第二座拱橋後,右轉,續行山徑~
14:06 循枕木土階步道往上走~
14:08 福德祠~
14:10 續行山徑往上~
14:11 接上一條廢棄產道~ 取右下~
14:15 產道中斷~ 來到一處山溝旁,續行無路,只好原路折返~
廢棄產道往上走還有路,但不知通往何處? 沒有任何指標,不打算再往上走~
14:18 循原山徑返回~
14:19 接回原枕木土階步道~
途中發現還有叉路可通往溪溝邊,不知是否往蝙蝠洞?
但因路況看起來不是很好,就不打算再走下去~
14:21 回到第二座拱橋~
取左,循棧道原路返回~
14:22 棧道狀況不佳~
14:23 拱橋~ 過橋,穿越草叢往上走~
14:26 經過農家~ 主人問我們有沒有找到? 回說沒有,只有看到伯公廟~
14:27 回到蝙蝠洞叉路口~ 取左~
14:27 聖安宮牌樓~
14:30 小半天瀑布叉路口~
左叉會經過私人住宅,無法通行,只好放棄前往小半天瀑布~
14:33 小半天瀑布停車場~ 有點荒涼~
14:41 叉路口~ 左叉路不知能否通往小半天瀑布? 但鐵門深鎖,無法進入~
14:46 回到苗農大10.2K水泥橋叉路口~
14:49 觀魚亭~
14:54 公厠~
地景藝術《茶窩》范承宗
靈感來自於茶壽(亦有稱為茶槽或茶巢)。
昔日客家人為了在寒冷冬天能夠喝到暖烘烘的熱茶,
就會以編鳥巢的的稻草製作出有蓋的茶壺保溫器,
並且在裡面填塞棉布等材料,中間留出空隙放置茶壺與茶杯。
大的茶窩可以走進去感受裡頭的竹藤香氣、光影變化。
14:55回到三兩三停車場~ 換裝後踏上歸途~
行程參考時間:
11:07 三兩三停車場>11:16 涂敏恆故居9分>11:27 穿龍古圳11分
>11:36 伯公苦揀樹9分>12:02 水圳叉26分>12:20 觀魚亭18分
>12:43 石穴土地公23分>12:55 休息12分>13:30 奇藤古樟35分
>13:38 觀景台8分>13:57 蝙蝠洞叉19分>14:08 福德祠11分
>14:27 蝙蝠洞叉19分>14:33 小半天瀑布停車場6分>14:49 觀魚亭16分
>14:55三兩三停車場6分,共計約3小時48分,含休息~
路線圖~
落差圖~ 有誤差,僅供參考~
GOOGLE 地球~
Relive 3D~
(PS. 影片的行程時間可能會比實際時間少很多,請以遊記的時間為準)
.gpx檔載點<1> (Dropbox-適用IPHONE手機及所有裝置)
.gpx檔載點<2> (Google雲端硬碟-適用Android手機&電腦)
請注意: 用手機下載GPX檔時,
.gpx檔的最後面可能會被加上.xml的檔名,而變成無法開啟~
請於下載後注意看檔名,將檔案最後面的.xml這4個字元刪除,
確定檔案名稱最後面是.gpx,這樣就可以開啟了~
附錄: 手機打不開所下檔的GPX檔,該如何處理? 請參考下文
2021-1117 安卓手機要怎樣才能正常開啟下載的GPX檔
敬請按讚及加入粉絲團.可隨時掌握新遊記發表
-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