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草的《島穹蒼計畫》是一項為山頭立碑的文創活動。
經常在大台北郊區爬山的朋友們,對於小草在各山頭上所立的石碑應該不陌生。
此次由KENT 設立的[草山雙溪碑]並不屬於《島穹蒼計畫》,也就是它不是山的碑。
但還是委請小草幫忙創作,並取得當地里長同意搭配正在進行的彩繪雙溪計畫設立。
(立碑經費全數由私人贊助,施工人員也屬於義務性質)
以下內文轉載自活動發起人KENT的構思~
緣由
我喜歡雙溪,雙溪應該是台北市最乾淨的溪流,雙溪的一旁就是草山,我喜歡這邊的環境。
小草《島穹蒼計畫》是替山正名,那水呢?我可不可以替水留下一個名字,提點來這邊的人?
山水?草山和雙溪?好,我想要立一個『雙面碑』,一面是草山,一面則是雙溪。
開始查資料與觀察地形...
分析
仰德大道前身是『草山道路』,草山道路是日治時期為了草山溫泉(陽明山前山公園溫泉)所設立,
草山道路部分路段是屬於舊有道路,部分則拓寬或改道,現今仰德大道大致維持草山道路路形。
選址
仰德路口車流多,設立不易,放棄。
復興橋以東里長不認識,放棄。
設置於復興橋以西河濱腹地上,此處為岩山里,岩山里也算廣義的天母。而這裡也是草山(道路)的起點。
碑文
正面『草山青常在』左側『天母人(複合字) 小草二O一六』
背面『雙溪水長流』右側『岩山里』
碑文說明
正面看碑『草山青常在』同時可以看到遠方的草山,希望期許草山『青』常在,不要到處長水泥。
背面看碑『雙溪水長流』同時可以看不遠處的雙溪,希望期許雙溪『水』長流,生態多樣活力旺。
(水長流如果都是,家庭污水,工業廢水那也沒意義)
後面的句子都可以開放大家玩接龍或對句的遊戲。
碑文更深一層的解釋(對象如果是中文系的或是文字工作者)
『草山青常在』取自於『青山常在』,
原本意思應該是比喻朋友之間的話別,不確定下次什麼時候會見面,
然後說比喻我們友情就如同山一樣,山在我們總有相遇的一天。
把它用在這邊,有點『反思』意思
古人認為山和水改變不容易,所以用山水形容友情(永恆),而現今環境山和水要改變,實在太容易了。
水可以因人需要改道,山可能因為挖水泥而被剷平。
對我們來說地貌改變的速度或許已經比友情變質快速許多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和KENT同是天母人,臉書上認識也很久,卻未曾謀面~
今天在他的邀請之下,隨同岩山里王里長等一行四人來到復興橋下立碑地點會合~
正式立碑前為大家說明此次立碑的緣由~
KENT 已在數日前展開立碑之前的準備工作~
開始上工了~~ 王里長開心地和水泥~
大家都不是專業的泥水匠,只能儘力做了~
底座設好以後,確認石碑高度及水平~
有位大哥看我們手忙腳亂,過來給予意見和指導~
在大哥的指導之下,KENT賣力工作~
這位大哥是退休的貼磁磚工匠,真虧有他幫忙和技術指導,進度大幅超前~
將挖出的土再回填~
最後,再用濕布將石碑擦拭乾淨~
大哥還泡咖啡請我們喝,舉杯同賀大功告成~
立碑過程其實有幾段小小插曲,
一群沒有『和水泥』經驗的人,幾十分鐘過去,七手八腳忙了半天,進度緩慢。
一旁不知名大哥(應該是忍耐很久)看不下靠過來:
『你安哩,愛用足久ㄟ,哇尬里共,安哩卡緊啦』
然後就捲起袖子來幫忙,最後這位大哥還跑去沖了四杯咖啡請我們喝。(如上照片)
過了不久,一對夫妻帶在孩子來河濱運動,從左側走來,眼尖的先生認出了碑。
又剛好看到左側『小草』二字。
他停下腳步靠過來詢問:『你們這個跟剪刀石山是同一個碑嗎?』回答:『是啊~』
『剪刀石山也是你們立的嗎?』回答:『不是耶,不過是同一個作者』,
『其實不只剪刀石山,附近劍潭山也有喔!』
『我覺得這樣很好啊~不然以前到山頭,都只能拿個紙牌拍照。這樣不錯耶~』
『你這個碑寫草山青常在』
回答:『因為這邊正好可以看到草山,也算是草山起點,所以希望草山永遠綠油油的』
『所以這算政府(設立)的?』
回答:『他們義務的啦~看他們穿這種衣服,看也不像政府的施工』
里長(看他家人在前面等了一段時間):
『您太太和小朋友在前面等你,你要不要去會合了?』
雙溪流動藝廊FB官網連結:
雙溪流動藝廊—向河堤借畫布 (Brookside gallery at Shuangshi)
本次立碑活動縮影:
敬請加入粉絲團並請按”讚”,謝謝!
= END 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