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謝藍天隊和聯合艦隊整徑,得以造訪神秘的白石後仙洞和峭壁雄峰,造福山友~
*石燭尖,海拔376公尺,無基石~ 石燭尖的形狀非常奇特,只能近觀,無法登頂~
*九龍山,海拔490公尺,無基石~
*無名尖(540峰),海拔540公尺,無基石~
*白石後仙洞是位於峰頭尖稜線下方的大石洞,由東勢格9號潘先生提供資訊,
藍天隊歷經3次探勘,並在第4次整徑之後,終於可以順利造訪~
*東勢格古道是早年來往平溪與東勢格兩地居民通行山徑,
由平溪國中起登,出口在東勢格10號民宅,全程約3.4公里~
古道前段為碎石步道是依循以前建源煤礦舊採礦台車道整修,
經過慈母峰及孝子山叉路,到礦坑辦公室和舊礦坑遺址,
中段經雙土地公廟(土地公、有應公)、中央尖叉路、峰頭尖叉路、臭頭山叉路,
後段則沿著東勢格溪支流而行,經過杉林,越過鞍部抵達東勢格10號農家~
今天原定行程:石燭尖-九龍山-白石後仙洞-峭壁雄峰-臭頭山-中央尖-慈母峰 O型
由平溪國中起登時巧遇啟爸,味娟及Rachel等三位山友,
他們原定爬平溪中央尖,對我們的行程有興趣,於是就一起結伴同行~
但因為南西身體不適,三位暖心伙伴們配合她的步調,放慢腳步龜速前進,
最後實在拖太晚,只好改由東勢格越嶺古道下山,感謝他們一路相伴!!
08:40 平溪國中校門口對面停車場~
今天這裡成為活動的補給站,因此無法停車,只好再往前開,停到路邊~
08:43 景觀厠所~
08:45 巧遇啟爸,味娟及Rachel等三位山友~ 結伴同行~
平溪國中的彩繪階梯曾經轟動一時~
08:47 登山口~
08:49 經過瓜寮坑2號宅~
08:49 石燭尖叉路口~ 左上往慈母嶺及東勢格古道,不取,直行往石燭尖~
08:51 瓜寮坑3號宅~
08:52 瓜寮坑4號宅~
沿著水管路前進~
08:57 叉路口~ 左叉往東勢格越嶺古道,不取~ 取右續行~
左叉往東勢格越嶺古道,不取~
09:02 通過瓜寮坑溪攔砂小水壩到對岸~
09:04 叉路口~ 右叉沒有看到布條及指標,不取,取左續行~
沿著溪畔而行~
09:08 右方陡上的石階路徑~ 往上走~
09:14 巨大的岩壁~
岩壁的下方有三個石洞,形狀工整,應該是人工開鑿的~
最左邊岩洞上方刻著[中正堂]三個字~ (字不是很清楚)
09:17 沿著石壁旁山徑續往上走~
09:20 拉繩陡上~
遠眺連稜山景,俯瞰平溪國中~
09:29 石燭尖叉路口~ 取右叉,往上走~
09:30 攀爬岩石向上~
09:34 由左側小叉路往前~ 右側有一個岩洞,小心繞過~
09:35 石燭尖到了!! 登頂處位於斜岩上~
石燭尖,海拔376公尺,無基石~
(登頂牌標示高度420公尺是錯誤的)
石燭尖的形狀奇特,無法靠近,只能遠觀~
09:48 由另一側拉繩陡下~
09:54 岩洞~
09:54 石燭尖底部~ 岩壁陡峭,很難爬上去,看看就好~
09:57 叉路口~接回主徑~ 在此休息~
10:09 出發續行~ 循稜線往前~
10:12 大岩壁~
10:13 左側岩稜鑿有石階,但危險不好走,由右側腰繞通過~
10:13 拉繩往上~
10:14 回望左側的岩稜,有點可怕~幸好剛才沒有走~
10:16 經過另一片更壯觀的岩壁~
大家都說很像石碇月扇湖岩壁~
10:22 拉繩往上~
10:23 在此休息一下~
10:33 出發續行~
10:36 迷你版皇帝椅~
10:41 山徑變成緩上好走的土徑~
10:46 九龍山到了!!
九龍山,海拔490公尺,無基石~
巧遇山友,開心合影~
11:09往下走~
11:15 轉為上行~
山徑越來越陡~
11:32 無名尖到了!! 無名尖上的展望極佳~ 在此休息一下~
無名尖(540峰),海拔540公尺,無基石~
11:45 出發~
11:46 繼續陡上~
11:49 手腳並用,奮力往上~
11:54 稜線叉路口~ 左叉往峰頭尖東峰,不取,取右~
11:55 陡下~ 峰頭尖的稜線路上上下下,很有挑戰性~
12:11 白石後仙洞叉路口~
左叉陡下往白石後仙洞~ 先在叉路口休息一下,等一下再走~
12:20 巧遇山友前輩炳哥,開心合影~
12:31 拉繩陡下~
這條新開闢的山徑超陡,沒有什麼踏點,小心往下走~
12:45 下到鞍部~
12:49 再轉為陡上~ 我們決定在此休息吃中餐~
13:16 中餐休息後,越過小山嶺~ 再轉為陡下~
13:26 離開稜線,左下往白石後仙洞~
樹上指標,往白石後仙洞10分~
這條腰繞路上有大小不一的石頭,有點崎嶇,小心慢行~
13:34 白石後仙洞到了!
仙洞很壯觀,但實在不好拍照~ 只有親自到現場才能感受到~
我和南西上次有來過,就不上去,由三位山友們代表上去走走~
巧遇山友陳先生伉儷,開心合影~
13:55 離開白石後仙洞~
附近有許多樹包石的優美林相~
13:59 叉路口~
直下往峰頭尖越嶺古道,不取,左叉往東勢格越嶺古道,取左~
上次8月中旬來的時候,山腰路徑的路幅有點窄又斜,有點難走,
現在有架繩,而且已經變寬,好走多了~
14:05 叉路口~
右叉往峰頭尖山腰古道及東勢格越嶺步道,不取~
拉繩向上,前往三抱竹鞍部~
14:07 三抱竹鞍部到了~ 在此休息一下~
藍天隊新開一條觀賞大岩壁的叉路,原路來回10分,此叉路也可直接下到峭壁雄峰~
啟爸獨自前往觀賞大岩壁後又走回來會合~
14:22 往下續行~
14:23 一小段緩坡路~
14:23 拉繩陡下~
14:29 叉路口~ 左叉路為新開的叉路,往峭壁雄峰及三抱竹鞍部~
14:31 峭壁雄峰~
這片岩壁非常壯觀而且很陡峭,一般人很難爬上走~
左側新叉路,往三抱竹鞍部約15分~
不知道有這條叉路,剛才應該直接由三抱竹鞍部走過來~
啟爸說沿途共有小中大三面岩壁,峭壁雄峰是最大的岩壁~
14:33續行往東勢格古道~
這個角度看過去的大岩壁真的很壯觀~
14:37 拉繩往上~
14:41 拉繩陡上~
14:45 雙叉路口~ 左右均相通~
上次走過右叉路,這次走左叉路~
山徑和緩~
14:48 轉為陡下~
14:50 雙叉路會合~ 接回主徑,取左續行~
14:52 小草原叉路口~ 右往東勢格13號及咸豐嶺,不取~
這裡設有休憩長椅可供休息~
14:54 續行往平溪國中方向~
14:55 過溪~
14:57 臭頭山叉路口~
右叉往臭頭山,不取~
14:58 沿著溪溝路往下走~
15:01 在溪畔休息~
取東勢格溪溪水過濾後,冷泡日本綠茶~ 東勢格溪的溪水非常甘甜好喝~
15:26 出發續行~
踩著溪石向下而行~
這一段溪谷路徑非常優美~
15:29 峰頭尖叉路口~
左叉往峰頭尖東峰及峰頭尖,不取~
15:39 中央尖叉路口~ 右叉往中央尖,不取~
15:46 沿溪而行~ 植物青綠的原始古道,景色怡人~
15:48 土地公廟~
對面有一座有應公廟,兩座小廟隔溪相對~
15:50 過小水泥橋到對岸~
15:50 長滿菁苔的小木橋可通往瓜寮坑7號~ 民宅人家正在烤肉聚餐~
15:51 建源礦坑遺址~
15:52 棄屋~ 後面是瓜寮坑7號~
15:54 叉路口~ 右叉沒有標示,不取,取左~
15:55 小橋~ 已被植物覆蓋~
15:56 出現廢棄房舍~
續行碎石子路,平緩好走~
左下方傳來瓜寮坑溪淙淙的水聲,心情怡然自得~
15:57 叉路口~ 右叉沒有標示,不取~
15:59 慈母峰叉路口~
右叉往慈母峰及孝子山,不取~
16:00 叉路口~ 左叉往石燭尖,不取~
16:10 叉路口~
右叉往孝子山步道登山口,不取,左叉往平溪國中,取左~
16:12 石燭尖叉路口~ 取右,往平溪國中~
16:12 瓜寮坑2號~
16:12 登山口~
16:14 平溪國中~
16:15 景觀公厠~
16:20 停車處~ 換裝後,載暖心山友們到木柵~
行程參考時間:
08:35 停車處>08:47 登山口12分>09:14 大岩洞27分>09:35 石燭尖21分
>09:48 休息13分>09:57 石燭底部叉9分>10:09 休息12分>10:46 九龍山37分
>11:09 休息23分>11:32 無名尖23分>11:45 休息13分>11:54 峰頭尖東峰叉9分
>12:11 仙洞叉17分>12:31 休息20分>12:45 鞍部14分>13:16 中餐休息31分
>13:34 白石後仙洞18分>13:55 休息21分>14:07 三抱竹鞍部12分>14:22 休息15分
>14:31 峭壁雄峰9分>14:52 小草原叉21分>14:57 臭頭山叉5分>15:01 溪畔4分
>15:26 休息25分>15:29 峰頭尖叉3分>15:39 中央尖叉10分>15:48 土地公廟9分
>15:51 建源礦坑3分>15:59 慈母峰叉8分>16:12 石燭尖叉13分>16:20 停車處8分,
共計約7小時45分,含休息~
路線圖~
Google地球~
Relive 3D~
(PS. 影片的行程時間可能會比實際時間少很多,請以遊記的時間為準)
敬請按讚及加入粉絲團.可隨時掌握新遊記發表
-END-